栏目: 社会热点新闻 作者:佚名 热度:
央视网消息:眼下,是全国秋粮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水稻、玉米长势如何,我们首先跟随镜头去各地看看。
这里是山西省朔州市,当地水稻正处于盛长期,阳光下,千亩“稻海”随风涌动。地处雁门关外的朔州市曾经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产落后,如今,对生长环境有着严苛要求的水稻也在这片土地上“安了家”。2018年起,当地政府通过整治河道,平整改良盐碱地,这里的水质得到改善,引河水灌溉种植水稻。近年来,水稻连续增产,加工的“生态米”远销多地,昔日的盐碱地也变成了现在的“米粮仓”。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陕西延安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夏季的南泥湾,远山郁郁葱葱,脚下禾苗青青,一派清新宜人的景象。2016年,当地确定了“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扶贫”的思路,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农民增收。2019年,南泥湾引进适合种植的“海水稻”品种进行试验种植。经过对土壤和品种的改良,今年南泥湾“海水稻”亩产大幅提高。近年来,老区的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等产业,构建现代化特色产业体系,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动力,正在阔步走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您现在看到的是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的乌江镇元丰村。从空中俯瞰,2000多亩彩色水稻色彩斑斓,多种颜色的彩色水稻种植绘制成稻田画,田园风光和生态美景尽展眼前。“丝路飞天、丝路驼铃、彩色飘带”等巨型画作,让地处河西走廊的村庄有了江南水乡的灵秀。兰新铁路、青蒙一级公路穿插其中,勾勒出一幅现代化农业的美好画面。过去,这里由于土地盐碱化,水稻单产较低,元丰村退出水稻种植。从2019年开始,元丰村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疏浚河道,开挖盐碱沟,让水系循环了起来。土地达到种植条件后,重启水稻种植模式。农田整治与艺术的交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赢。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争议!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招募人类试验者,曾被爆实验涉嫌违规
- 这届年轻人为何对换“壳”上瘾?用最少的成本给自己新鲜感
- 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 新时代·我在中国|韩国美发师安钟旭:在新疆创造美好生活
- 郑孟状:抓住协同创新“牛鼻子”
- 【理论观察】用百年党史培育时代新人
- 大思政课 | 在宁夏中宁工业园区,探寻中国经济增长活力
- 人民网评:弘扬“上海精神”,共建美好家园
- 【共同富裕】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擘画县域共同富裕“实景图”
- 求是网评论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雷观帖:上海港湾集团参建的金边新机场,将成为世界第九大机场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
- 第四届“一带一路”百国印记短视频大赛投票通道19日正式开启!
- 党建引领 协同发力 杭州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给群众讲理论,寻乌接地气
- 钟华论: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