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社会热点新闻 作者:佚名 热度:
新华社合肥8月10日电 题:带领乡亲们多种粮、种好粮
开栏的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同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广泛深入交流。总书记的暖心问候、热情鼓励、殷殷嘱托,为大家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即日起,新华社开设“牢记嘱托建新功”栏目,推出系列报道,采访各行各业人士,听他们讲述牢记总书记嘱托,苦干实干建新功的新时代奋斗故事。
新华社记者陈诺、姜刚、刘晓宇
2011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来到太和县张槐村,向种粮能手徐淙祥了解小麦种植情况,鼓励他继续攻关小麦高产关键技术,为国家粮食生产多做贡献。
今年夏天,徐淙祥种的小麦亩产再创新高,他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丰收的好消息。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徐淙祥回信说:“得知你家种植的小麦喜获丰收,儿孙也跟着你干起了农业,我感到很高兴。”回信中,总书记“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月亮还悬在半空,天尚未透亮,晨风掠过田野,送来一阵清凉。明晃晃的车灯由远及近:清晨5点,徐淙祥骑着电动车下地了。
“这段时间旱得很,庄稼又是最需要水和肥的时候,一天不下地看看,我心都提着。”老徐说。
虽说今年小麦的好收成给老徐一家的好日子托了底,但这位老把式对新一茬庄稼的牵挂丝毫未减。
说着话,老徐沿着窄窄的田埂走进玉米地。玉米正值抽穗。老徐大半个身子埋在玉米丛里,把叶片捧在手心,又把头探向玉米秆底部细细察看。他还不时从腰包中掏出小本子做记录。
汗珠从老徐斑白的两鬓冒出来,顺着脸上的“沟壑”往下淌。他长出了一口气:“长得好着呢!”
天边渐渐泛白了,也许是穿着白衬衫的缘故,老徐的皮肤看上去黝黑黝黑的。
在安徽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徐淙祥(右)和儿子徐健(中)、孙子徐旭东察看即将收获的麦穗(2022年6月1日摄)。新华社发(徐旻昊 摄)
夏粮早已归仓,新一茬庄稼是老徐心头的“宝贝”。“今年夏种,我在试验田里种了16个新品种玉米,还有100亩地在试验套种大豆和玉米。”
顺着老徐手指的方向,只见远处抽穗的玉米和开花的大豆交错排列着。“良种配良法,才有好收成。大豆能固氮养地,地更有劲儿,还能少用化肥。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收入肯定错不了。”老徐说。
日头升高了。老徐从地里出来,脚上沾满了泥,衬衫也湿透了。他用手抹了把汗,从车篮子里拎出一个塑料水杯,猛灌了几口浓茶,又从塑料袋里掏出菜饼,坐在车座上就着蒜瓣有滋有味地吃起来。
谈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老徐乐呵呵地说:“总书记操劳国家大事,那么忙还给我回信,我打心里感到当农民、种粮食很光荣、有奔头。总书记的信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心里都热乎乎的。不管平日里有多累,一想到总书记的嘱托,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劲!”
徐淙祥在安徽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察看小麦样品(2022年6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50多年前,高中毕业的徐淙祥卷起铺盖回了村。他心里寻思:不能像老一辈一样任由庄稼种在地、收在天,自己读了不少书,不信就干不出个名堂来。
从此,徐淙祥手上经常捧着农业科技书,还四处向农技专家拜师学艺。只要在田间地头搜罗到新品种,他就像宝贝一样种到自己家的地里。
就这样,徐淙祥硬是从一个“门外汉”成了乡农技站站长,还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农艺师,成了当地响当当的种粮能手。
这是在安徽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拍摄的麦田丰收景象(2022年6月2日摄)。新华社发(徐旭东 摄)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争议!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招募人类试验者,曾被爆实验涉嫌违规
- 这届年轻人为何对换“壳”上瘾?用最少的成本给自己新鲜感
- 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 新时代·我在中国|韩国美发师安钟旭:在新疆创造美好生活
- 郑孟状:抓住协同创新“牛鼻子”
- 【理论观察】用百年党史培育时代新人
- 大思政课 | 在宁夏中宁工业园区,探寻中国经济增长活力
- 人民网评:弘扬“上海精神”,共建美好家园
- 【共同富裕】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擘画县域共同富裕“实景图”
- 求是网评论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雷观帖:上海港湾集团参建的金边新机场,将成为世界第九大机场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
- 第四届“一带一路”百国印记短视频大赛投票通道19日正式开启!
- 党建引领 协同发力 杭州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给群众讲理论,寻乌接地气
- 钟华论: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