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原标题:沿着大运河看江苏——工业篇

  “致敬工业百年,仰止智造龙城”,大运河孕育了厚重绵长的历史文脉,同时也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一百多年前,民族工商业在运河两岸迅速崛起。此后,中国实体经济在百舸争流中蕴积了敢为人先的底气和直面时代洪流的勇气。

  宋代的《太平寰宇记》形容江苏省常州市的地理位置为“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大运河地跨新北区、天宁区、经开区等五大区,沿线工业遗产点约38处,自西向东包括常拖厂、恒源畅厂、大明厂、戚机厂等。整个地图形状神似一只巨大的“运河之眼”,守望着运河的潮起潮落和沿线工业的发展变迁。

  首开先河的是纺织工业,清咸丰年间常州出现第一家染坊——“三阳泰青坊”,光绪年间(1906年)开设第一家织布厂——晋裕织布局。此后,手工、印刷、交运、粮食加工等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在运河两岸。

  辛亥革命后,有志之士纷纷在运河两岸兴办工厂,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崛起。纺织业、粮油加工、机械制造、电力等一大批企业蓬勃发展,创下一个个延续百年的业界传奇。

  纺织业中最负盛名的是大成厂,1916年3月,蒋盘发、刘国钧、赵锦清等人合资组建常州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机器织布厂——大成纺织公司,也是江苏省最早的动力单织厂。大成厂仅用20年的时间在常州乃至汉口、上海、重庆以及港澳台地区、东南亚等地建立了分厂,成为中国近现代纺织企业的代表。

  恒源畅厂前身为三和布厂,后更名为第五毛纺织厂,现改建为“运河五号”创意街区,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近代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成功实例。2019年,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列入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

  黑牡丹集团是国内最早开始生产牛仔布的纺织企业,历经八十余载,仍在追求创新发展。

  戚机厂前身是1898年清政府建设的吴淞机厂,1936年因日本侵略上海,吴淞机厂迁到戚墅堰,改名为戚墅堰机厂(简称戚机厂)。改革开放后,戚机厂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280系列柴油机是戚机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以280柴油机为核心动力的东风8、东风8B等成为铁路货运的主力牵引机型,东风11、东风11G机车更是在中国铁路前五次大提速中担当动力先锋。新时代,戚机厂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产品销往阿根廷、澳大利亚、泰国、肯尼亚、尼日利亚等20多个国家,成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排头兵。




上一篇全球连线|三位中亚留学生眼中的古都西安

下一篇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人民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