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作者:柯领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英雄,做好父母与老师的秘诀就是要尽量唤醒孩子内心的这个英雄。 ——柯领 现代文明之公民理念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独立人格,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与当代的意识形态的教育文化有阻碍个体独立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倾向。这些世代相传的错误观念阻碍了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古老而且人口最多的国家的文明进程。中国式养育,注重“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而缺少“躯体——情感意志”的训练,看重智商而轻视情商,往往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注重“语文、数学、英语”这三科的系统训练,缺少自由选择与独立人格的培养,缺少玩耍、体育、劳动、手工、公民、音乐、文学、美术的价值引导,过于保护或过于压制,或者疏忽照料和引导,限制了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到了孩子成年时,普遍缺少冒险精神,缺少自信,缺少个性与创造性,缺少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不能独立,自尊缺失,并因此变得胆小、压抑、焦虑与平庸。因此,中国的家庭教育文化与学校教育文化需要从深层价值观的角度整体地转型,以培养“野性而又高贵的孩子”为教育理想,培养“善于独立生存与独立思考以及独立实践的人”为教育目标,由培养“场——依附性”的人格转型为培养“场——独立性”的人格,实现中华民族“教育知识谱系”的全面更新与转型。 由于中国教育长时间以来是以应试教育为根本,鼓励学生竟争与分数排名而缺少对个体素质的全面培养与对学生幸福的关注,家长普遍“望子成龙”与“望女成凤”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把分数的成功看得高于个体的幸福,使得中国的孩子与学生普遍生活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中,本末倒置而又拔苗助长地使“身、心、灵”遭受严重伤害,孩子与学生们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失去了健康的身体,失去了自我,失去了选择的能力,失去了个性与创造性,失去了“美、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成了沉重的主体,六神无主而又偏偏倒倒地行走在大地上。 一位旧金山圣何塞大学学艺术设计的本科毕业生对我说:“我现在刚毕业,感到身体极度疲劳、精神疲软,全身虚弱,每天要睡12个小时以上才能平衡。我在中国从小学开始就是每天早晨6:30起床,然后去学校上早自习,直到高中,我很少有自由玩耍的时间,我没有快乐的童年,我的身体被应试教育完全搞坏了,几年前来美定居又去读大学,现在我毕业了,我太疲劳了,我不知道我以后该怎么办?”。还有一位加州大学圣塔克鲁斯分校的博士生告诉我:“我小时候有舞蹈、音乐、美术的爱好,学了一段时间就被父母停下来了,因为中国的教育是以“语文、数学、英语”这三科为中心展开的,以致于我们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大多数都没有自己的爱好,既不爱好体育、也不爱好艺术,周末我们不知道去哪里玩,就呆在寝室里上上网,或聚在一起打打牌,吃吃饭。而美国学生,大多数都有自己的爱好,周末他们都去享受自己的爱好去了,而且,愈是博士阶段,我们中国留学生的思维方式就愈死板、愈被动,美国学生思维很活跃,主动选择研究课题,工作能力强,我们中国人很是被动,往往要导师指明方向和课题,才能继续研究下去,因为我们从小就不懂得如何选择,都是父母与学校代替我们选择,我们是“被成长”的一代,所以,我们现在学习、工作、生活都很被动”。美国名校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说:“我们美国教师很喜欢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到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虽然贫穷,但很有精神,能吃苦,认真学习,很想学到本事回到自己的祖国服务,我们都抢着想要中国的留学生,可是,现在的新一代的留学生大慨家庭都比较富裕,除了英语水平比以前的好以外,其他方面就差远了,不能吃苦,无心学习,好像只是来拿一个文凭,就想匆匆忙忙找工作,想留在美国,告诉他们,我们不喜欢这样的人”。旧金山一位银行的行长对我说:“我们银行先后有三个中国大陆在美国留学获金融硕士而留下来的80后的职员,我都分别把他们解雇了,工作不负责任,出了错,不自我检讨,不自我认错,还推卸责任,以后80后90后的人,我都不要!中国的下一代为什么是这样?”,我无言以对。 显然,是整个中国的教育文化与教育系统出了严重问题,是传统的“学而优则仕”与“望子成龙”的文化和计划经济下的教育文化、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而造成的。为了尽可能克服这些缺点,这里,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当代社会家庭教育的策略: 一、 家庭教育的风格:民主型与溺爱专制型 二、 家庭教育要在“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这一教育原理的主导下立体地展开 三、 学习人类好的家庭教育的经验——培养“野性而又高贵”的孩子 一、家庭教育的风格 我把家庭教育的风格主要归纳为五种类型,民主型、溺爱专制型、溺爱型、专制型、放任自流型。我曾经和在美国的一些华人讨论过中国家庭教育的风格问题,从中得出一个仅供参考的结论:西方人的家庭教育大约80%采用的是民主型(据我观察,西方人与孩子的关系多数是“非占有”关系,西方人大多没有“望子成龙”与“望女成凤”的要求,比较尊重孩子自由玩耍的天性,尊重孩子的个人愿望与人生选择),大约20%采用的是专制型或放任自流型;而当代中国人的家庭教育大约80%采用的是溺爱专制型(据我观察,中国人与孩子的关系多数是“占有”关系,物质上极大满足孩子,精神上用中国式的“语文、数学、英语”来普遍折磨孩子,重视知识灌输与学习成绩,望子成龙与望女成凤,比较不尊重孩子自由玩耍的天性,用家长的个人愿望与人生选择主导孩子的个人愿望与人生选择),大约20%采用的是民主型或放任自流型。为什么“溺爱专制型”成了中国人家庭教育的普遍风格呢?我想最主要的就是独子的现实与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不遵守这个制度,就有可能被陶汰,从而造成了学校作业的压迫与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要求过高的压力,落后的应试教育制度与教育内容是总根源。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与当代的国家主义中心的“意识形态”的教育文化其核心的价值观是一致的,重视国家、轻视个人;重视群体、轻视个体;重视共性、轻视个性,国家整体的风格是轻视自我,甚至消灭自我,国家基础教育系统培养的是服从国家价值体系的善于考试的人。中国应试教育的现实是,人口多、竟争大、基础教育偏重智能轻视人格培养(因为中国的高考制度主要就是测试语言智能与逻辑数学智能),所以,中国创新水平不高,社会生产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国家创新体系还难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因为没有人文教养,没有高贵的心态,没有自由,没有自由选择,没有自我,没有自我实现,就没有个性,没有创造,没有浪漫,也没有人生的乐趣。 事实上,人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认识自己、设计自己与实现自己”的过程。教育的出发点就是要竭尽所能地“唤醒人的自我意识,使人成为自己”。家庭教育的秘密就是要唤醒孩子的自我意识,使孩子成为自己。教育要以关怀孩子与学生的幸福作为永恒的出发点,要给孩子与学生更多的鼓励,给予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间与自由探索的时间。自由——选择——责任,这是人格成长的规律。不是家长的意识来主导孩子的生活,而是孩子的自我意识来主导自己的人生。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尤其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家长的引导可能要起主要作用,要采用“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策略,最后形成孩子“独立生存与独立思考以及独立实践”的良好习惯。一旦孩子形成了“态度、认知与行为”的良好习惯,家庭教育就算成功了,以后的造化主要靠孩子的自我奋斗了。好习惯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坏习惯是终身偿还不尽的债务,努力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吧!事实上,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
·上一篇文章:柯领:解答“钱学森之问?”——重建中华民族的教育文明
·下一篇文章:八成青少年睡眠不达标,熬夜学习的危害比想象中更可怕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tasiwei.com/news/shidian/1492118193979F35BIBF1389AAGA2EB.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