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作者:佚名

犹太民族有一部解读圣经的书叫《塔木德》,在这本书里有一条成功婚姻的定义,“成功的婚姻取决于两点:找一个好人;自己做一个好人。这是成功婚姻的全部秘诀。”

根据塔木德上的这一观点,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母亲玛丽·盖茨(犹太人)给出了一个新的解释,她说:“两个民族的竞争说穿了是两位母亲的竞争。”意思是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和赏识很重要。

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母亲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

1975年,比尔·盖茨在母亲节时,在一张贺卡上用斜体英文字母写下这么一段话:“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是在我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

比尔·盖茨是1955年10月28日生于美国西雅图,父亲是西雅图的一名律师,母亲是中学教师。比尔从小就精力过人,早在婴儿时期自己就能让摇篮晃动起来,他从小就极爱思考,一迷上某件事便能立刻全身心投入,专注于这件事。2岁半的时候,母亲在一本《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上滴上了几滴蜂蜜,然后让他伸出小舌头去舔,这样比尔·盖茨从小就爱上了这本大书,因为书是甜的。三岁起他就每天抱着这本书找奶奶讲书中的故事,四岁以后他常常聚精会神地阅读这本有他体重 1/3的大书,还常常陷入沉思,小小的文字和巨大的书本,里面藏着多么神奇的一个世界啊!文字的符号竟能把前人和世界各地无数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又传播出去。他又想,人类历史将越来越长……那么以后的百科全书不就越来越大越来越笨重了吗!能有什么好办法造出一个魔盒来,只要小小的一个香烟盒那么大,就能包罗万象地把一大本大百科全书都收进去,该有多方便啊。这就是奇妙的思想火花,这个火花后来竟然变成了现实,而且比香烟盒还要小,只要一块小小的芯片就行了。

10岁时比尔阅读量越来越大,思考问题越来越多。一次,他忽然对他的四年级同学威廉说:“与其做一棵草坪里的小草,还不如成为一株耸立于秃丘上的橡树。因为小草千株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则高大挺拔,昂首苍穹。”回到家里他在日记里写道:也许,人的生命是一场正在焚烧的“火灾”,一个人所能去做的,就是竭尽全力要从这场火灾中去抢救点什么东西出来。比尔·盖茨的意思是,每个人的生命长度都是有限的,一个人要在有限时间里创造更多价值、作出更大贡献,就必须跟时间赛跑。这种“追赶时间”的意识,在孩子中是极其罕见的。

比尔的母亲说:“从7岁开始,不管盖茨做什么事,他总喜欢登峰造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然他是不会甘心的。”

比尔·盖茨说:只要有坚强的持久心和克制力,一个庸俗平凡的人也会有成功的一天,否则即使是一个才识卓越的人,也只能遭遇失败的命运。 所以专注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按照比尔·盖茨母亲玛丽·盖茨的观点,“两个民族的竞争说穿了是两位母亲的竞争。”进一步推论,“两个家族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两位母亲的竞争”,而母亲正是洛克菲勒家族好运气的原点。

洛克菲勒家族的先祖叫代尔·洛克菲勒(德国犹太人),大约在1733年前后他带领一家人离开位于德国西南部的家乡出发横跨大西洋来到美国费城,而后在纽约州开枝散叶。石油大王的爷爷叫戈弗雷·洛克菲勒,他的个头矮小,容貌一般,但他弹得一手好琴,天生一副低沉动听的好嗓子。1806年戈弗雷迎娶了马萨诸塞州大巴林顿的露西·埃弗里为妻,露西个子很高,她有一双炯炯有神深蓝色大眼睛,她身材高大而削瘦,步履矫健。她是虔诚的浸信会教徒,当过教师,受教育程度也胜过自己的丈夫。露西所属的埃弗里家族,每一个成员都是多才多艺,所从事的职业也非常高尚,比如牧师、军人、民权领袖、探险家和商人,埃弗里家族拥有美国军人的贵族血统。至于为什么戈弗雷能够娶到这么优秀的女人为妻,是因为勇敢,别人不敢追求,他敢!而且戈弗雷还专门为她谱写动听的情歌。

可见,洛克菲勒家族在刚刚来到美国的时候,除了拥有一颗勇敢的心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竞争的优势。给洛克菲勒一家带来好运的是,犹太民族“找一个好人;自己做一个好人”的婚姻观。意思是:自己没有任何优势,就必须设法找个比自己强的女人给自己的家庭改运,使自己的下一代变得更加优秀。

果然,石油大王的祖父戈弗雷·洛克菲勒跟露西·埃弗里结合以后,戈弗雷的五短身材在他的下一代身上不见了踪影,洛克菲勒家族的蓝灰色眼睛及浅褐色的头发被遗传给了下一代;石油大王的祖母露西则把修长的身材、健壮的体格和聪明的头脑遗传给了儿孙们,是祖母给洛克菲勒家族的男人们带来了高大上。露西先后产下了 10个孩子,老三威廉·埃弗里·洛克菲勒就是石油大王的父亲。

石油大王的祖父戈弗雷种田是把好手,但经商的智慧却几乎为零,再加上他嗜酒如命,头脑不够清醒,没有克制力。结果在一场以土地作为抵押的贷款中被英国投资者骗掉了所有土地。之后,洛克菲勒一家经过三个星期的跋涉,他们到达纽约州的荒漠里奇福德小镇,在那里他们得到了60英亩贫瘠的土地,地里的土层很薄,石头很多。这是一个位于边疆地带的小村子,刚刚获得市镇的地位。

镇上有二家锯木场,二座磨坊,一家威士忌酒厂,一所学校和一座基督教堂。镇上大多数居民依靠务农谋生,他们满嘴脏话,出言不逊,嗜酒如命,寻欢作乐,由于不懂得“克制”,所以坏运气一直包围着这座小镇上的每一个家庭。

石油大王的父亲叫威廉·埃弗里·洛克菲勒,是个无牌游医,兜售所谓“立见奇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他是个讲究实际的花花公子,他自信、好冒险,善交际,任性而又以自我为中心。他总是有便宜就占,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在少年时代他会在农忙时一连数天不归,借以逃避繁重艰苦的田间劳动。

20岁时,这个游手好闲的人长得相貌堂堂,6英尺的身高,厚实的胸膛,宽大的额头和结实有力的下巴,这副英俊模样比较容易换来女人对他的好感。有一回,他来到摩拉维亚转悠时,遇上了伊莱扎·戴维森。如同许多乡间货郎一样,他用花里胡哨的小玩意和讨巧的举止打动了伊莱扎的芳心,伊莱扎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嫁到了贫穷的洛克菲勒家里。

约翰·戴·洛克菲勒生于1839年7月8日夜里,出生地是纽约州的里奇福德小镇。在石油大王出生地的照片上,是一幢简陋的木板房,周围是光秃秃的山坡和灰蒙蒙的天空。房子底层是两间卧室和一间起居室。房子周围是一片50英亩的农场和一个苹果园。

石油大王的父亲与石油大王的爷爷对洛克菲勒家族的最大贡献——都为这个家族娶到了一位能改变下一代命运的母亲。

威廉在刚结婚时安分一阵子,在密歇根山经营一家小锯木厂,兼做一些盐、皮毛、马匹和木材生意。没过多久,他就重操旧业,继续作漂泊不定的游商,而且他的行踪无人知晓。为了行骗,威廉·埃弗里·洛克菲勒自然不敢使用真名真姓,他常用的绰号叫“大个子比尔”,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他总是跑到外乡谋生。离家在外的威廉总是能想出比以前更加新奇的法子来挣钱。他似乎总在做着一些与违法乱纪打擦边球的事,做成一笔买卖,他就把自己打扮得像个王子,让别人去猜个没完。他总是笑声不断,为自己能引起大家的猜测而得意洋洋。他在回家后不喝酒,待家人也不错,可谁都知道他是个不顾家的家伙,一走就是好几个月,撇下老婆孩子不管不顾!

丈夫长年不在家,只能靠她操持60英亩的农场来支撑家里的生活。她不知道杂货店什么时候就不让她赊账了,所以只好拼命干活挣钱。但是,即便伊莱扎费尽力气把树桩从地里挖出来,想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种植庄稼,也都是白浪费气力。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她时时刻刻在为3个子女的未来担心。

石油大王3岁时,他的母亲伊莱扎决定搬到父亲的身边,伊莱扎父亲约翰·戴维森的身上有着苏格兰和爱尔兰血统,是一个为人谨慎的浸信会教徒,他待人宽厚仁慈。伊莱扎带着三个孩子离开里奇福德小镇,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人生中的第一次搬家。后来,石油大王在回忆录里写到,“如果我一辈子呆在里奇福德会是什么样子?一想到这里,我就不寒而栗,那儿的男人只能打一点儿野物,钓几条鱼,喝一堆威士忌,一辈子没什么出息。这全是因为他们不信仰宗教!”摩拉维亚位于里奇福德小镇以北30英里的地方,这次搬家石油大王等于由乡下人变成了城里人。显然,第一次搬家让约翰·戴·洛克菲勒的命运发生了逆转。

犹太人认为:“人类有三个朋友:小孩、财富、善行。”小孩是民族的肉体存在,善行是民族的精神存在,财富是民族的现实存在。所以孩子3岁时,教他们辨认硬币和纸币;5岁时,让孩子知道钱币可以购买他们想要的任何东西,并告诉他们钱是怎么赚来的;在7岁的时候告诉他们可以通过打工赚钱,并将钱存在银行里;在孩子11岁的时候,让孩子制订二周以上的开销计划,还教他们一些去银行时会用到的专用名词,等等。

摩拉维亚也是一个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的好地方。洛克菲勒家训上写着:必须从生命的第一天开始就让孩子们学习,生命的第一天包括十月怀胎。生命最重要的是终身学习,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因为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有的时候你可以说人每天要吃三顿饭,这样才能健康,才能舒服地生活,但是如果一天能够学习三次,你就能变得更聪明。学习,让人变聪明。

在摩拉维亚的家里,母亲伊莱扎代表的是纪律,她严格管教每一个孩子。但父亲威廉则代表着笑声、生活丰足和愉快时光,只要他在家里,孩子们就会觉得非常快乐。

石油大王的母亲伊莱扎决定第二次搬家的那一年(1849年),约翰刚刚过完10岁生日。洛克菲勒家在从里奇福德到摩拉维亚再到奥韦戈的路上却有良好的感觉。在奥韦戈居住期间,石油大王的母亲作出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她拿出积攒的美元,将二个儿子送进了奥韦戈中学,这是纽约州南部地区最好的一所中学。这在当时的美国农村十分难得,因为农家子弟很少上中学,更不用说名校。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童年故事中,“母亲的三个约定”非常有名,退休以后的洛克菲勒对采访他的记者说:“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都遵守了这三个约定。现在回想起来,那就是我母亲留给我的传家宝。我想,这就是我和我的后代成功的秘诀。”


·上一篇文章:人民日报:教育改革从家长教育开始
·下一篇文章:八成青少年睡眠不达标,熬夜学习的危害比想象中更可怕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tasiwei.com/news/shidian/1685177413GHFHKB12IG9E1G8C73I.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