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思维训练智库(中国顶尖思维训练营) 作者:佚名
麦琪是一名大一新生,她一直怀有一个作家梦。不过,周围的人谁也不知道她想当作家,因为她把梦想小心翼翼地藏在了心里。她从来不和别人分享她的作品,怕别人说她天生不适合当作家。 但是,听完一个讲座后,她的想法就转变了,她决定去参加一个写作班,开启她的写作梦想之旅。 是什么讲座能让一个人这么快的地转变呢? 这是一个关于“思维模式”的讲座,主讲人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她也是美国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每年新生入学之际,她都会做这样一个讲座。后来,受益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们甚至要求教授坐下来写一本书,这本书就是《终身成长》。
书的副标题是: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到底是怎样的思维模式呢? 卡罗尔﹒德韦克定义其为“成长型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精髓就是认为“人的能力、智力等是变化的,可以拓展的”。别小看这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背后其实是一种人生态度。本文一开始麦琪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当她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思考时,她就不怕当下的不足、不怕他人的评判,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一点点实现梦想。作者经过数十年研究,通过大量的试验项目及案例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这本书一经出版就坐镇美国亚马逊心理学畅销书10年之久,还得到了比尔﹒盖茨的撰文推荐,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看《终身成长》的时候,作为一个热爱学习的人,我发现自己竟然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而是它的反面——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看书的过程一次次刷新我的了认知,自己下定决心要慢慢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也为孩子做一个终身学习的榜样。以下,我把启发最大的三点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是不同的思维导向不同的人生,成长型思维模式助你终身成长。 二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四个步骤扎切实转变。 三是应用成长型思维模式,轻松应对孩子的成功和失败。
一、不同的思维导向不同的人生,成长型思维模式助你终身成长 首先,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主要特点。 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智力可拓展,与之相反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则认为人的能力、智力是固定不变的。二者由于对于能力、智力的不同看法,便引申出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两种思维模式对待挑战、批评、努力均持相反观点。 面对挑战,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倾向于迎难而上,他们把挑战看作学习的机会,他们关心的其实不是表现的是否完美,而是能否从中学到东西、在挑战中发掘乐趣。而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则尽量避免挑战,因为他们不想暴露不足,害怕失败,他们希望当下的他们是完美的象征,所以容不得一丁点的失败。 面对批评,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愿意倾听意见、承担责任、从中学习。而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倾向于忽视批评,或者把错误怪在别人头上。 对于努力,成长型思维模式者非常相信努力和奋斗的意义,他们对自己不设限,乐于发挥潜能。而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不相信努力的意义,甚至认为只有能力不足、智力低下的人才需要努力。
通过下面的例子,相信大家能更清晰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优势。 香港大学是一所国际化的学校,课程是全英文授课。很多新生刚开始上课有些不适应。卡罗尔﹒德韦克就借此机会做了一个测验项目。她先了解了学生们是哪种思维模式。然后,告诉大家,现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适应全英文授课,开设了一个英语提高课程,每个人都可以报名参加。 结果,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都愿意参加提高课程,他们相信通过努力就能提升英语水平,他们想要抓住这个学习机会。而相反地,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都不愿参加课程,他们不想暴露自己在英文方面的不足,所以,他们宁愿放弃这次学习的机会。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仅仅因为思维模式的不同,大家面对同一件事就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二者谁的成绩会越来越好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两种思维模式不仅仅是想法各异,还导向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
人虽不完美,却可以改变。能力、智力通过努力都能改变,有不足的地方就去学习,人成长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不断努力才能做得更好,而放弃只能一事无成。 《终身成长》关于大脑的描述,格外令人耳目一新。 “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大脑更像肌肉——它会发生改变,而且你越使用它,他就变得越强壮。而且科学家已经证实,当你学习的时候,大脑会成长,会变得更强壮。” 可见,成长型思维模式是建立在脑科学的基础上的。当我们了解了真正的成长型思维模式是什么,我们也就明确了通往成功的人生态度,我们可以选择这种终身学习的人生信念。 二、成长型思维模式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四个步骤切实转变
既然成长型思维这么重要,那我们要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呢?书中作者给出了四个步骤,也就是说成长型思维是慢慢形成的,需要时间的积累。 首先,要接受。每个人都是既有成长型思维,又有一部分固定型思维。我们需要接纳自己的固定型思维,当我们遇到困难想放弃的时候,当我们遇到阻碍想逃跑的时候,没关系,先静下来,接纳这个想逃的自己。 其次,会观察。要观察是什么激发了我们的固定型思维。可以想一下,最近是什么事情激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当时你有什么感觉?脑子里有什么话浮现? 有人说:当我承受很大压力的时候,我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会出现。它会告诉我“你已经做到头了”。 第三,去命名。我们来给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起个名字。 比如,有人说:我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叫“赛斯﹒罗根”,他像一个懒惰、无能的笨蛋坐在我大脑里,每当我成功的时候,他就告诉我“如果你永远不可能复制这样的成功呢?” 那么你呢?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叫什么名字呢? 最后,是教育。也就是教育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当他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和他沟通,去引导他。比如,当他再次说“你不行”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他“虽然我有可能失败,但是我愿意试一下,你可以对我有耐心一些吗?” 通过教育、沟通,我们可以慢慢地将固定型思维转化为成长型思维。 三、应用成长型思维模式,轻松应对孩子的成功和失败
全书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在育儿上的应用。我们从面对孩子的成功与失败这两方面来谈一下。 一方面是,当孩子成功时,要夸他“努力”而非夸他“聪明”。 我们经常能听到这种对孩子的夸奖:“你学得真快,真聪明”。其实这样的夸奖危害很大,会让孩子以为自己聪明,就不需要努力了;或者孩子会以为我最好不要努力,不然别人就不觉得我聪明了;又或者孩子遇到更有难度的事情,就选择不去做了,因为万一失败的话,就说明自己不聪明了。 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是夸奖孩子的努力。 比如,我们可以说“你为了解这道数学题尝试了不同的方法,直到成功攻克这道难题,我喜欢你这种认真尝试的精神。” 我们还可以说“这次的作业又难、耗费的时间又多,不过你还是完成了,我非常欣赏你专注地完成了作业。” 这需要我们认真地观察孩子到底做了哪些努力,才能真正将夸奖夸到孩子心里,还能激发他继续努力。
另一方面是:面对孩子的失败,给“方法”而非做“评判”。 有一个小女孩很喜欢体操运动。但在一次比赛中,她并没有拿到名次。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你会怎么回应孩子的失败呢? 我们不要单纯地告诉孩子“你是最棒的”,这明显不是真心话,因为孩子没得奖自然不是最好的,这样说对孩子一点帮助也没有。 也不要告诉孩子是裁判不公平或者安慰孩子体操没有那么重要。因为这种说法,其实是向外找原因,责备他人,还贬低事情本身。 我们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你本来就不该得奖”,这看似有些无情,确是事实。就像真实的情况是,孩子的父亲这样告诉她: “孩子,我明白你对比赛期待很大,但却没能赢,一定很失望。但是你要知道,你并没有付出一百分的努力。有很多女孩锻炼时间更长,比你更刻苦,她们赢是应该的。如果你真心想要赢得比赛,那你需要全身心地付出、努力去做。”这说法既回应了孩子的感受,也给出了方法。 这个女孩听进了爸爸的话,在下一次比赛中,她终于赢得了冠军奖杯。这个故事给我的触动很大,这种建设性的批评是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好的回应。
世上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们相信天赋,但我们更崇尚努力。 迈克尔﹒乔丹并非天生就会运球,毕加索也非一出生就会画画,即使天才也要通过努力才能触碰成功。 当我们了解了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力量,当我们明白通过怎样的步骤去实践,我们就可以给自己时间去打磨天赋,做出更具成长性的选择,走步步登高的人生之路,活出终身成长的自己。
·上一篇文章:中国五大思维模式,你了解几种?
·下一篇文章:7个方法教你培养“成长型思维”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tasiwei.com/news/siweiku/19123103822JDBF9BG7KB1DG3969832.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骆骁骅 | |
杨朔 | |
佚名 | |